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全媒体记者 奚嘉瑶

  嘉善阻击战后,嘉善成为浙江最早沦陷的县。但抗日烽火在城乡各地燃起,嘉善人民的反抗和斗争,前仆后继,从未停歇。8年中,有记载的大小战斗20余次,给日伪以沉重打击。

  盛夏时节,站在干窑镇长生村的田埂上远望,稻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翻滚。作为一个纯农业村,长生村的耕地面积有3200亩,因此粮食生产一直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在1945年,长秀乡西吴村(现属干窑镇长生村),曾因为粮食发生过一场“西吴村之战”。

  “1945年正月十五(2月22日),那个时候我才两岁,听村里的长辈说,那天,6个日本兵和1个翻译员到我们村里来搜缴军粮,其实就是抢夺粮食。但是当时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日本兵就对迟缴或拒缴军粮的农户动用暴力,轻则殴打,重则杀害。”长生村村民吴桂福在谈及这段历史时,依然非常激动。

  因为日军的长期压迫,西吴村的村民对于这次征缴集体奋起抵抗。同时,日军到西吴村缴粮的情报被抗日游击队获取。当天中午,百余名游击队员身穿便衣,从杨庙方向分乘渔船赶到长秀乡让巷村附近,兵分三路,第一路埋伏在新泾港木桥两侧,封锁从干窑镇区到让巷村的唯一通道,防止日军增援;第二路乘船经芦墟塘绕道江泾港,在西吴村河岸架起两挺机枪,向南直指西吴村日军;第三路为短枪队,在堰港(让巷港西段,今长生村二社)北岸登陆,向北包抄,试图逼近日军。

  “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游击队全歼日军及翻译。但由于短枪不及长枪,游击队也牺牲了1名战士,老百姓也有伤亡。”吴桂福指着眼前的西吴村浜告诉记者,当时战斗就发生在这条河道的岸边。

  次日,收到消息的日军再一次来到西吴村,展开疯狂报复,烧杀抢掠,残害多名百姓。

  2020年,长生村在“西吴村之战”的旧址建立了“抗战纪念墙”,记录传承这个真实故事,代代相传。

  “‘抗战纪念墙’就在羊村乐园门口,希望孩子们经过这里时,都能触摸这段历史,从小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同时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长生村党委书记单利华表示。

  抗战期间,陶庄镇汾湖尤家港惨案、魏塘镇秀南村桥港里惨案、姚庄镇北鹤村民被杀惨案、西塘镇北卓“大扫荡”等惨剧令人发指,但嘉善人民的斗争从未停止,尤家港伏击战、邵家坝截击日军、马塔塘渡口歼敌、清凉庵东徐浜迎战日军等战斗,迸发出强烈的抗争意志和爱国热情。

  汾湖村位于陶庄镇西北部,东邻金湖村后漾港,西北接吴江黎里,南接汾玉村,北临汾湖、尤家港。周围湖泊密布,物产丰富,但在抗战期间,平静的汾湖也没有逃过日寇的魔爪。

  1938年1月16日,淞沪会战失利后,四十五旅七三三团团长田岫山,率部在汾湖西口尤家港伏击日军运输船队,击毙敌军12名,俘敌3名,收缴长枪14支、轮船1艘、拖船12艘以及大量汽油,将船只全部凿沉于三白荡中。

  尤家港伏击战次日,侵华日军实施残忍报复,火烧尤家港。这场大火烧了整整8天,共烧毁房屋270多间,烧死儿童2名,无家可归的百姓四处逃难。

  “当年我才8岁,但那漫天火海到今天我还清楚记得。火烧后我们逃难去了,回来时房子全烧光了,只剩一米多高的矮墙,我们的家没了……”村民张定珠老人回忆道。

  2018年,汾湖村将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村礼堂,改建成了“难忘汾湖主题馆”,馆内设有“魔鬼的天堂——日寇的暴行”抗战陈列室,通过收集档案史料、见证者口述和实物等,再现那段苦难历史。

  “主题馆作为嘉善第一批县域红色教育基地,警醒和教育着一批又一批来访者。每年暑假都有许多中小学生到这里开展研学,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更要牢记使命、奋发图强。”汾湖村工作人员张稚萍说。

  据县史志办撰写的《嘉善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统计,日军侵略嘉善期间,人口伤亡共37521人,财产损失总计44008314.351元。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嘉善始终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加快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县GDP突破95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100亿元,新兴产业占比达62%。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镇街
   第03版:纵横嘉善
   第04版:人文
报头
嘉善县举办“每月1号见”活动暨“委员政企汇”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座谈会
国企民企两翼齐飞 携手共闯双赢发展新路径
荣归故里
我县57家企业获省级知识产权奖补资金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苦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携手发展 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