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奚嘉瑶 鲁宇韬
本报讯 近日,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关于2025年度嘉兴市中试平台培育库拟认定名单的公示》,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的食品生物合成及柔性智能制造中试平台、小核酸合成中试平台,祥符实验室的高性能生物材料中试平台成功入选。
中试平台可以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过渡到生产线,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行性,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小核酸合成中试平台,工程师们正在对新开发的“脑靶向小核酸药物筛选和研发”项目进行序列筛选和化学修饰,最终将设计和合成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脑靶向siRNA药物。
“这个步骤主要是合成RNA,就是我们所说的核酸药物,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生物测试。我们采取高通量筛选,基本上一天就可以完成这个筛选步骤。”小核酸合成中试平台工程师张明一边操作一边说。
该项目是北京某生物医药公司委托平台进行的中试试验,不仅要筛选出对靶点有效的小核酸药物,还要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并实现穿透血脑屏障功能,使该药物能够精准抵达疾病部位。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望实现脑靶向siRNA药物关键技术国产化的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在小核酸药物领域的技术垄断。
“血脑屏障是大脑中药物递送最大的障碍,小核酸药物能穿透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疾病、脑部肿瘤等脑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小核酸合成中试平台副研究员张留伟告诉记者,中试阶段通过模拟实际生产环境,能够以较小规模的生产来预测和解决大规模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显著提高新药研发效率。这不仅有助于药企大幅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也将加速推动原创小核酸药物走向临床。
据悉,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小核酸合成中试平台由国家领军人才陈麒先教授领衔,配备多名相关学科教授和研究员,主要聚焦基因治疗与创新药研发领域,打造从靶点筛选、核酸设计、高通量合成到制剂成药的“一站式”服务闭环,为小核酸药物从设计到生产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平台现在包含超算、合成、纯化、筛选、制剂五大模块,可以同步进行,大大缩短药企对原创性小核酸药物的研发周期,打通实验阶段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个中试平台能够帮助一些科研院所或小型企业完成小核酸药物中试。”张留伟表示。
此前该平台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服务于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助力破解关键原料难题,加速国产核酸药物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中试平台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技术迭代、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式。记者从县经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县已有7家中试平台纳入嘉兴市中试平台培育库。下一步,我县将根据平台发展,动态更新、指导并推荐中试平台向国家、省、市层级申报;并结合我县工业强县政策更新契机,鼓励将中试平台建设的奖补政策纳入新政策中,充分发挥我县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优势,让中试平台真正为服务和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