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掌握了‘流量密码’,产品再也不愁销路了。”在干窑镇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的源本初家庭农场,负责人邹恒当起“带货主播”,在线上向消费者们介绍农场的水果黄瓜。
“这个水果黄瓜是我们从日本引进的,口感会比市面上的水果黄瓜更脆更甜一些,非常受欢迎。”1987年出生的邹恒,毕业于农学专业,始终致力于生态农业领域。两年前,他在干窑小微产业园承包了55亩大棚,成立“源本初”家庭农场。“这款新品种水果黄瓜是去年基地引进试种的,因采用生态种植的方式,线上线下都获得了不错的反馈。”邹恒说,基地里水果番茄、贝贝南瓜也在陆续上市,他打算将其搬上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手机屏幕一头连着产地,一头连着市场。近年来,嘉善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建基地、搭平台、育网红、重孵化、强品牌、促融合、拓渠道”等多举措联动,建立稳定电商网络运营体系,坚持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商品牌,呈现出优势产业电商化发展、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的新模式。
除此之外,嘉善县还高度重视电商人才培育,积极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培育农村电商市场主体。鼓励嘉善县大学生、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低收入农户等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业创新,并进行了电子商务实操培训,丰富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培训内容,运用线上线下灵活培训方式,提升电商新模式的普及应用程度,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培训转换机制,发展“订单式”等新型农村电商培训模式,加强培训后的成果检验和实操测评。
近日,县农业农村局举办“新农人”直播电商专题培训班,为农村电商全域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建立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为嘉善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素质优良的矩阵式直播电商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我县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嘉善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为此,我县精心策划了这一系列培训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新农人群体的电商意识和技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直播平台,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农村电商要发展,离不开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此次培训精心挑选了具有潜力的新农人作为培训对象,他们将成为未来农村电商发展的中坚力量,采取“专题授课+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的模式,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既有系统全面的政策讲解,又有电商直播带货及短视频剪辑技巧等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宽了电商“新农人”创新发展思维和创业综合技能。
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培训老师们也耐心解答,为学员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直播电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意识。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更是一场能力提升的“及时雨”,未来将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战技能,推动“流量”转化为“销量”,扩大嘉善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
“95后”新农人怀智涛,刚培训结束回到农场就开始尝试将种植的玉米和火龙果搬上互联网。“其实农场里的水果和蔬菜原先都是通过线下市场或者采摘来销售,这次老师教了利用直播平台销售,我觉得这是个机遇可以试试。”令怀智涛没想到的是,第一场直播只试水了半个小时,50公斤的玉米销售一空,火龙果预定火爆。
黄桃上市时间一般为8月中旬,眼下在姚庄镇的康绿果蔬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王新正在为生长期的黄桃拍照。“听了老师的课后,我打算制作一个图集放到销售网页上,让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可以清楚地了解黄桃从开花到结果的各个过程,以便于更好地销售。”王新说,自己的父亲王春锋是个老桃农,种植了十多年黄桃,销售黄桃的模式也很单一就是“提篮叫卖”,在王新的带动下,如今也从传统销售转战网络销售。“产品好不好品质很重要,卖得好不好营销也很重要,所以今年我将在传统销售模式上,增加网销、团购等多渠道黄桃销售模式。‘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模式,让自家的黄桃卖得更远,卖得更好。”王新说。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式和路径,布局新赛道,锻造新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商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电商人才培训、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上行推广、电商助农等板块为抓手,指导和帮扶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走出了一条电商消费帮扶致富的新路子,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 倪杨艳 通讯员 杭 超